Skip links

為何新車排氣量都變小,這樣開夠力嗎?|談渦輪引擎

分享

解開小排氣量的秘密|渦輪引擎

如果有觀察新車的朋友肯定會發現,目前市售搭載渦輪引擎的車款,各車廠的主力級距就是1.0升(小轎車、小休旅)、1.5升(中型房車、中休旅)、2.0升(大型房車、大休旅),然而不禁開始產生疑問,10年前從沒見過1.0升的汽車,怎麼突然生產了?過去常見2.0升以上的汽車卻愈來愈少,是什麼原因導致車廠掀起Downsizing風潮…?

本文指的渦輪引擎,不特別針對賽道而生的大馬力車款,或是機械增壓等猛爆引擎,單純就市售「小排氣量渦輪引擎」為探討。



為何全球掀起「渦輪引擎」風潮?

必須從1990年代說起,歐美日全球汽車工業的大國,因應國際間開始重視汽車空汙的環境問題,歐盟在1992年實施Euro1歐盟一期環保法規,開始檢驗汽車排放標準,時至今日,已進化到Euro6歐盟六期環保法規,針對排放汙染物的指標日益嚴苛,想繼續銷售汽車,各車廠無不重視。


除了汽車空氣汙染,幾年前發生能源危機和原油價格飆高等問題,如何節能省油也是車廠關心的議題,畢竟汽車耗油量降低,等於排汙量也會降低,因此,汽車工程師發現「降低排氣量」,才能有效降低廢棄物排放,但當時「自然進氣引擎」為王,唯有排氣量大,才能產生相對應性能數據,該如何解決呢?於是「渦輪增壓引擎」就此出現,強制增壓進氣系統只需要較小的排氣量(減少油耗),就能提供更大的馬力和扭力,簡直是一舉數得。



渦輪車的3大優勢

省油

因應環保法規問題,對於汽車每公升的油耗標準日益提高,而渦輪引擎的特性,搭配變速箱齒比的運用,可以讓汽車維持在低轉速,油耗數據相對漂亮,平均油耗15km/L以上的車款,比比皆是。


省稅金

以台灣稅金級距(下表),過去「自然進氣」引擎的車款,排氣量主力在1.8升-3.0升的級距,每年稅費介於17,410~22,410元;而現今「渦輪增壓」引擎的車款,排氣量主力在1.0升-2.0升,每年稅費介於8640~17,410元,每年可省下好幾千元呢!


動力提升

渦輪引擎,透過強制增壓的方式,讓汽車能加大進氣量,對馬力、扭力都有更高效的輸出,基本上汽車1.5升-2.0升的渦輪增壓引擎,跟過去2.0升-3.0升的自然進氣引擎,馬力、扭力性能不相上下。(見下圖)

扭力:低速爆發力。(扭力愈大,貼背感強烈)

馬力:高速延伸性。(馬力愈大,極速愈高)



▼渦輪車的2大迷思

Q1.「車子才1500c.c.,山路跑不動吧?」

如果是指「自然進氣」引擎的車款,汽車只有1.5升確實在爬山路時會比較費力些,油門也必須踩比較深,但如果是「渦輪增壓」的車款,真的可以放心,馬力、扭力都有升級,提醒大家用排氣量判斷,已經不是絕對的因素了,還要看是搭載什麼引擎哦~


編輯整理了2款同排氣量的車來說明「自然進氣」與「渦輪增壓」,即使都是1.5升排氣量,「渦輪增壓」引擎能產出的馬力、扭力都明顯較高,就算車型較重較大,0-100km加速仍不容小覷。


Q2.「渦輪車難養、容易壞?」

約莫在15年前,的確當時市面上的主流車款,幾乎都是搭載自然進氣引擎,當時渦輪引擎科技,行駛時低速會有渦輪延遲(Turbo lag),頓挫感明顯、高速猛爆有力,乘坐不舒適、熄火後還要擔心過熱,且引擎室長時間高溫,對周邊材料的壽命皆有影響,因此,老一輩會覺得渦輪車不好駕馭、保養也不輕鬆…


拜汽車科技所賜,現今幾乎各車廠皆有渦輪引擎,尤其歐洲品牌,如果渦輪車妥善率真的不好,車廠早已被檢討一番了。現今渦輪引擎起步時,在低速、高速行進時,動力傳遞都比自然進氣快(通常渦輪引擎扭力峰值較低),有機會還是親身試一回,才能從中體會~



結論:渦輪引擎是近年趨勢,但電動引擎急起直追!

市售車的引擎有非常多種,除了常見自然進氣、渦輪增壓,還有BEV(純電動車)、PHEV(插電式混合動力)、Hybrid(油電混合)…等,依照歐盟環保日益嚴苛之下,有一天渦輪引擎也會無法達到排氣、油耗等環境標準,屆時可能就是電動引擎的時代了…

延伸閱讀:什麼是EV、BEV、PHEV?